最近有許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接觸校外人士入班教學的經驗,其中許多可能都已經違反了《教育基本法》和《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規定。面對這些可能影響學生身心健全發展、傷害學生學習權,甚至違法的課程和活動,教育主管機關應該要有明確的態度。
上周五 多元教育家長協會公布「台灣首次晨光時間調查 分析報告」(參見:https://reurl.cc/Qpjym9),報告顯示多數家長認為宗教團體進入國小校園協助晨光時間不妥,且多數家長也擔心宗教團體進入校園對年幼的孩子宣傳宗教。但從最近的相關分享中,我們卻看到確實有校外人士入班,宣傳教義,甚至請學生背誦聖經經文。
這些教學或活動有時傳達了錯誤知識,例如教小朋友「地球繞著太陽一圈是一天」(正解:地球繞太陽一圈是一年),或是「性病就是透過同床關係傳染的」(正解:重點應該在於不安全性行為,而非睡同一張床),這些錯誤知識可能使學生在日後學習時發生混淆。
此外,這些教學或活動內容也經常包含扭曲的性教育,例如以「摔爛的蘋果」來比喻婚前性行為的課堂活動,在全國不同縣市、不同年份都有出現,這樣的守貞教育造成孩子成長的陰影,甚至因而經歷自我否定、自傷自殘的成長過程,也曾有遭遇性侵的孩子因為這樣的活動而受到二度傷害。
更有些教學或活動內容不尊重多元性別氣質,例如使用《奧力佛是個娘娘腔》這本優良繪本時,入班的志工非但沒有教育孩子破除性別氣質刻板印象,反而在課堂上將不同性別氣質的孩子曲解成生病。甚至在同婚已合法的現在,在課堂上公開說同性婚姻是不對的。
這些校外人士入班教學的狀況,很少反映在教育單位收到的申訴上,但實際情況遠比申訴案的數字還要嚴重。從各地分享的情形觀察,許多都是持續多年的問題,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但許多學生或家長擔心一旦提出申訴,在層層轉交調查的過程中,會讓申訴的身分曝光,在學校被另眼相待,這種擔憂凸顯出「匿名申訴管道」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些有問題的內容可以由校外人士帶入校園中?教育部雖然在104年及106年針對入班教學發過函文(104/3/30臺教國署學字第1040016945號、106/2/14臺教國署國字第1060002805號),告知全國各公私立學校校外人士入班教學或進行相關活動的注意事項,但並未完全落實,某些學校的處理方式甚至違反了這兩個函文的要求,且這兩個函文所寫的注意事項也不夠具體,以至於學校難以拿捏界線。
我在今天質詢時,要求教育部應該盡快提供匿名申訴管道,並更明確說明校外人士入班的注意事項,部長也允諾教育部會再整理相關的內容,並讓各個學校充分了解。